大家好,我是 Immerse,一名独立开发者、内容创作者、AGI 实践者。
关注公众号:沉浸式趣谈,获取最新文章(更多内容只在公众号更新)
个人网站:https://yaolifeng.com 也同步更新。
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和版权信息。
我会在这里分享关于编程
、独立开发
、AI干货
、开源
、个人思考
等内容。
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,欢迎动动小手指一键三连 (点赞
、评论
、转发
),给我一些支持和鼓励,谢谢!
Claude Code 插件系统来了
以前想给 Claude Code 加点自定义功能,得自己写配置文件,折腾半天。现在一行命令就能装好。
先说说插件能装哪些东西吧。
一个插件里可以打包四种扩展:
自定义命令就是那些斜杠命令,比如 /format
、/test
这种。你可以把常用操作封装成命令,用的时候直接调。
专用代理是针对特定任务的 AI 助手。比如代码审查专用代理、安全检查专用代理,各司其职。
MCP 服务器能接入外部工具和数据源。想连数据库、接 API、调第三方服务,都靠它。
钩子函数可以在关键节点插入自定义逻辑。比如保存代码时自动格式化,提交前自动跑测试。
这四样东西可以单独用,也可以组合起来。一个插件里想装几个就装几个。
我试着装了个代码格式化插件。
先加个插件市场:
/plugin marketplace add anthropics/claude-code
然后浏览可用插件:
/plugin
选择 Browse Plugins,能看到一堆插件列表,每个都有描述和功能说明。
找到想要的插件,直接安装:
/plugin install formatter@anthropics
就这样,插件装好了。
现在我写完代码,输入 /format
,代码自动按团队规范格式化。不用再手动调整缩进,也不用担心代码风格不统一。
用完想关?一行命令禁用:
/plugin disable formatter@anthropics
不想完全删除,就先禁用。等下次需要再开:
/plugin enable formatter@anthropics
插件多了,系统提示词会变复杂,用的时候开,不用的时候关,保持环境清爽。
如果你是技术 Leader,可以给整个团队配置插件。
在项目根目录创建 .claude/settings.json
:
{
"extraKnownMarketplaces": {
"team-tools": {
"source": {
"source": "github",
"repo": "your-org/claude-plugins"
}
}
}
}
团队成员克隆项目后,信任这个文件夹,插件自动装好。
不用一个个去通知大家装啥插件,配置文件搞定。
代码审查的钩子、测试流程的命令、部署工具的接入,全都统一了。新人来了也不用专门培训,拉代码就能用。
我逛了一圈现有的插件市场,发现社区已经做了不少东西。
Dan Ávila 的市场里有 DevOps 自动化、文档生成、项目管理、测试套件这些插件。
Seth Hobson 整理了 80 多个专用代理,直接通过插件安装就能用。
官方也出了几个示例插件,PR 审查、安全指导、SDK 开发都有。还有个元插件,专门用来创建新插件。
这些插件基本都是开源的,可以直接用,也可以 fork 过来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插件的结构其实很简单。
创建一个文件夹,里面放几个配置文件:
my-plugin/
├── .claude-plugin/
│ └── plugin.json # 插件信息
├── commands/ # 自定义命令
│ └── hello.md
├── agents/ # 专用代理
│ └── helper.md
└── hooks/ # 钩子函数
└── hooks.json
plugin.json
里写插件的基本信息:
{
"name": "my-first-plugin",
"version": "1.0.0",
"description": "我的第一个插件",
"author": {
"name": "你的名字"
}
}
commands 文件夹里放命令文件,用 Markdown 写就行:
# Hello 命令
向用户打招呼
## 使用方式
/hello [名字]
本地测试的话,添加本地市场:
/plugin marketplace add ./my-plugin
/plugin install my-first-plugin
装好后输入 /hello
,命令就能用了。
测试没问题,推到 GitHub 上,其他人就能通过市场安装。
插件市场就是个 JSON 文件,列出可用的插件和下载地址。
在 GitHub 仓库根目录创建 .claude-plugin/marketplace.json
:
{
"name": "my-marketplace",
"owner": {
"name": "团队名",
"email": "team@company.com"
},
"plugins": [
{
"name": "code-formatter",
"source": "./plugins/formatter",
"description": "代码自动格式化",
"version": "1.0.0"
},
{
"name": "deploy-tools",
"source": {
"source": "github",
"repo": "company/deploy-plugin"
},
"description": "部署自动化工具"
}
]
}
推到 GitHub,别人就能添加你的市场:
/plugin marketplace add your-org/your-repo
市场可以托管在 GitHub、GitLab、本地目录,甚至是个 URL 都行。
只要有个合法的 marketplace.json
,就是个市场。
插件多了之后,记得分类管理。
常用的插件保持启用,偶尔用的先禁用。不然系统提示词太长,AI 响应会变慢。
团队插件最好走代码审查。毕竟插件能执行命令、修改文件,安全性还是要注意的。
自己写插件的时候,先想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。别为了做插件而做插件,有实际需求再动手。
插件版本号要规范。遵循语义化版本,方便别人知道兼容性情况。
文档要写清楚。README 里说明白插件功能、安装方式、使用例子,别人才愿意用。
插件系统确实方便,但也不是万能的。
有些复杂逻辑,插件处理不了,还是得写代码。插件更适合封装重复性操作,自动化常见任务。
插件质量参差不齐。社区插件用之前最好看看源码,确认没问题再装。
官方插件相对靠谱,社区插件看星数和维护频率。长期没更新的插件,兼容性可能有问题。
插件冲突也会发生。两个插件如果定义了同名命令,后装的会覆盖先装的。装之前看看命令列表,避免重名。
不用改配置文件,不用写复杂的脚本,一行命令就能扩展功能。
对个人开发者来说,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流程标准化,换台电脑装个插件就恢复环境。
对团队来说,能统一开发规范,新人上手更快,协作更顺畅。
这个功能现在是公测阶段,终端和 VS Code 都能用。
想试试的话,直接输入 /plugin
就能看到。
官方文档:https://docs.claude.com/en/docs/claude-code/plugins
示例插件:https://github.com/anthropics/claude-code
社区市场: